“霸道”行業協會:政府老大我老二
國家工商總局近期公布了12起壟斷協議案件,其中9起是有關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達成的壟斷協議。罰令不斷升級,行業協會頻陷壟斷“窩案”——
從出臺“新書銷售不得低于8.5折”的新華書店協會,到強售車險的保險協會、集體漲價的方便面協會,行業協會保價現象頻發。不具定價權的協會為何淪為“二政府”?怎樣修補制度短板,才能防止滋生新的壟斷溫床?
壟斷“窩案”:行業協會成市場阻力
因多次組織商定黃金“協會價”,近日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和老鳳祥等5家金店被罰1059.37萬元。其中,行業協會被認定在達成、實施壟斷中起主導作用,按反壟斷法被處最高罰額50萬元。
在上海黃金壟斷案中扮演主導角色的行業協會,并非是協會卷入價格壟斷的第一例。
“協會壟斷案”地跨江蘇、江西、湖南、遼寧、河南、浙江、四川、云南等省份,涉及建材、工程檢測、二手車、保險、旅游、供氣等行業。僅在湖南一省,就有永州、郴州、常德、張家界四市的保險協會上榜,協會壟斷已呈“窩案”之勢。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認為,從現有案例看,行業協會已觸及串通定價、限制促銷、不正當競爭等多種保價行為。行業協會涉及壟斷協議問題較為突出。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協會正不斷催生形形色色的壟斷“創新”。2007年,國內方便面企業上演統一調價,最高漲價達40%;2010年,“新書銷售不低于8.5折”的規定經三家協會商定出爐;2011年,浙江富陽造紙企業被國家發改委認定串通定價……上述案件背后,都有各類協會的身影。
在線交流: 1808868933
1803078983
Copyright © 2010-2018 ceo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