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3日電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了王東京的署名文章《中國經濟的走向》。文章認為,當前政府高層已無意追求過高的GDP,經濟回落是政府調控的結果,不足為慮。
文章介紹,官方發布經濟數據:一季度 GDP增長7.7%,二季度為7.5%,上半年平均7.6%。從數據看增速不算低,也在政府設定的預期內??善婀值氖?,時下不少人認為中國經濟有可能硬著陸;甚至有人斷言中國經濟將從此風光不再。
文章分析,此次經濟回落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歐美經濟不濟致中國出口萎縮,外需不振得擴內需,可這涉及結構調整,非一日之功,短期難以奏效。
文章指出,政府高層已無意追求過高的GDP。前年初中央就提出“穩增長”。何謂“穩增長”?穩增長不是不增長而是無需過高的增長。目標變了,手段當然要跟著變。于是貨幣政策從寬松轉向了穩健(前年曾六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四次加息);同時企業最低工資也提高了 20%;加上房地產限購等調控政策,地方財收也相應減少。這些舉措,當然會直接、間接地抑制經濟增長。
文章強調,經濟回落不足為慮,是政府調控的結果。最近李克強總理多次講,只要增長與就業不滑出下限(GDP增長7.5%或新增就業900萬),物價漲幅不超出上限(3.5%),政府不會大規模刺激經濟。其弦外之音,我體會實際是說若經濟一旦滑出下限政府就會出手。你想想,所有政策工具皆在政府手里,政府若想扶盤豈不易過借火?
文章緊接著指出,對守“下限”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也許有人問,政府為何一定要守“下限”?我的回答,守“下限”當然是為了守就業。經濟學有個奧肯法則,說一國經濟增長與失業呈反比關系。美國的經驗比值是 1∶2.5,即失業率要降低1%,經濟就得增長2.5%。中國國情有別,是否也是 1∶2.5,我不確定;但可確定的是,中國經濟下滑照樣會增多失業,故為就業計,我們必須守住“下限”。
文章稱,最近媒體正在熱議“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認為此乃應對經濟下滑的良策??蛇z憾的是,迄今人們對何為“克強經濟學”的解讀卻并不一致,我看到的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政府不刺激經濟;去杠桿化;結構性改革。不錯,這確實是本屆政府的新手法,但能否這樣解讀應慎重。至少“政府不刺激經濟”我認為不能太絕對,否則容易作繭自縛,日后會很被動。
文章表示,今天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政府表態不刺激經濟,就連市場化很高的美國,房貸危機后也照樣救市。中國怎可能例外呢?所以政府不刺激經濟只能是相對的,也是有條件的;經濟一旦滑出“下限”,政府該出手還得出手?,F在要研究的,是政府應怎樣刺激經濟才對。
文章就“守下限”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未來十年中國要保持7%的經濟增速,在增加出口的同時,主要應立足于擴大內需。要知道,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非昔比,不能再指望歐美國家會繼續敞開懷抱接納中國的出口,對此我們務必清醒。
第二,為了擴大投資,積極財政政策可維持不變,但重點要調整。具體講就是政府要少發國債多減稅。發債支持政府投資是積極財政政策;減稅支持企業投資也是積極財政政策,而我們的就業 75%在企業,對就業來講減稅比發債更有效。
第三,為了擴大消費,當務之急是要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有兩個重點:一是維持適度通脹。消費者買漲不買跌,適度通脹可刺激消費,但應將CPI控制在4%以內,不可太高;二是穩步增加居民收入。要點是,居民收入增長既要與GDP增長掛鉤也要與CPI掛鉤。
在線交流: 1808868933
1803078983
Copyright © 2010-2018 ceo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