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技術獲國際認可成“中國創造”新名片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4-12-11
成為“世界工廠”后,中國一直在尋求“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加速創新驅動步伐。在高鐵成為“中國創造”代表的同時,中國核電依靠其領先國際的技術和安全水準,也成為與高鐵并駕齊驅的一張“中國創造”新名片。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本月4日到5日在維也納接受并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這也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首次面向國際同行審查。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認為,ACP1000在設計安全上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先進核電技術最新設計安全要求和標準。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旗艦產品,是由中核集團的ACP1000與中廣核的ACPR1000+兩家核電技術融合產生的。IAEA通過對ACP1000的GRSR審查,是對華龍一號技術的認可,有利于華龍一號的國際市場推廣。
同時,經過國際核安全體系的審查和對標,有利于華龍一號自身設計的完善和優化,對提高中國自主核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國際化水平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總工程師鄭華說:“華龍一號的堆芯熱功率達到了3150WM,電功率達到了1150WM。其安全性上借鑒了福島經驗,堆芯損壞頻率不到歐盟標準的十分之一。”
中國核電技術不僅在三代方面獲得了認可,其四代技術的研發和實踐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04年,中國成功進行不會出現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規模釋放事故的10MW高溫氣冷實驗堆。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東輝透露,在快堆技術上中國目前也已基本掌握相關技術,新編標準及技術標準150多個,獲得專利授權73項,并在國內形成了基本配套的產業鏈。
技術的不斷更新不僅意味著中國在核電技術上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這種“中國創造”優勢也正不斷轉化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國門的最主要優勢。
12月4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南非核能集團在簽署了《南非核能項目培訓協議》。根據協議,國核將針對南非本地化人才培養需求,通過為期逾2年的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在崗培訓,為南非培養近300名核電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為南非新建核電項目儲備人才。
此前,歐盟委員會也批準了由法國電力集團和中國核電企業聯合投資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其中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約30%至4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美國西屋公司也和土耳其國有發電公司EUAS簽署合作備忘錄,向土耳其客戶提供非能動第三代核電技術優勢和建設經驗。
從此輪中國核電的訂單情況來看,已經體現出了技術輸出為主的新趨勢。對此法國電力集團PIAP工程與采購總監布魯諾·馬奎斯認為,正是由于中國核電技術在安全性、經濟性和能耗上的優勢,使得中國核電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可以滿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在核電領域的不同需求,邁出了從單純的建設向技術輸出的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在高鐵和核電“走出去”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國制造業在技術上已經形成了局部優勢,“中國制造”已經開始從傳統的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逐步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中國創造”過渡和升級。
“中國核電已經從引進技術走向了設備和技術輸出。”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辦公室主任許連義說,未來若繼續堅持在薄弱的領域聯合海外企業攻關,同時發揮自身的技術和質量優勢,那么中國核電的前景將非常可期。信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