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投資或超3700億 水利“猛開閘”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4-12-10
近日,水利部內部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啟動2014-2015年度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方案要求,“今冬明春農田水利總投資力爭較上年增長10%以上。”據此,以去年3371億元的總投資為基準測算,今冬明春水利投資或超3700億。
記者采訪據悉,今冬明春建設的重點任務包括,修復災毀水利工程、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快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8項內容。
“之所以突出加快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目的在于確保水利投資的效果。”12月5日,社科院農研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近兩年來,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但由于水利投資面廣,所以監管十分困難。因此,“對于農田水利領域的投資正從以前‘撒花椒面’轉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法穩向記者表示。
水利建設提速
近日,“水利建設”一詞3天3次見諸于高層會議和文件中,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也隨之驟然提速。
11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水利部考察時強調,集中力量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像推進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一樣,是群眾急需、遲早要干的事。
第二天,11月25日,水利部部長陳雷便召開干部大會表示,要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設進度。“督促各地千方百計加快水利工程施工進度,把好工程竣工驗收關。”
緊接著,11月26日,《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該意見重點提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水利工程,培育水利工程多元化投資主體”。
“水利或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李國祥表示。
而按照部署,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在今明兩年分步建設。
“今年以來,已批復或上報國務院審批了13個水利項目,正在委托評估的還有47項。”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陳雷隨后也透露,今年年底會再開工3項水利工程,明年要全面開工27個水利項目,“十三五”開工88項工程的前期工作也正在積極運作中。
水利成穩增長抓手
眼下,水利正在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12月4日,發改委投資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看,明年穩增長的任務比較艱巨,因為在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消費和出口并無太大的建樹,投資仍將擔當關鍵角色。“政府唯一有把握提升的便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述研究員認為,相比高鐵、核電,水利投資還有巨大的空間。
數據顯示,2014年1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061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5.9%,這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201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是4576億元,比去年增加了200億元。”李樸民說,基礎設施投資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
另據統計,最近一個月發改委連續批復了上萬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涉及新建擴建鐵路、機場項目等。李克強在考察水利部時曾指出,臨近年末穩增長壓力仍存,在棚改、鐵路均趨飽和的情況下,作為投資重要抓手的水利工程加碼態勢明顯。
“水利建設能夠拉動有效投資,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帶動相關產業,發揮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據李樸民介紹,2014年安排用于各項水利建設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達到767億元,比去年增加50億元。
針對172項重大工程,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也表示,這些水利工程一部分是在建工程,投資約6000億元。“還有一部分將在今明兩年陸續開工建設,目前正履行審批手續”。“十二五”期間我國水利投資達到1.8萬億元,相對“十一五”期間增長156%。
據業內人士估算,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投資同比增速有望超過20%。“水利投資能在穩增長中起到抓手作用,政府早有預判。”中農辦副組長陳錫文日前表示,領導人多次強調水利建設要搞得更扎實,規模要更大,這些都是投資的空間,也能拉動經濟。“農業穩定和糧食持續增長,對于物價水平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保證這種穩定,總理特別強調的就是要抓水利建設。”陳錫文說。
為何不解渴
盡管水利建設投資加碼,但目前農田水利的現狀并不樂觀。在2012年兩會期間記者采訪陳雷時他也曾提道,建設現代農業,農田水利的建設必不可少。
近年來,中國的水利建設投資增速迅猛,特別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水利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歷年水利建設投資完成額從2005年的746.8億元躍升到了2012年的3964.2億元,8年累計投入高達14837.9億元。
以廣西為例,2005年全年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投資僅為6.43億元,到2011年其投資已增長16倍,達到99.19億元。在采訪中記者還獲悉,水利投資過百億元的省不止廣西。“自10月以來,已有11個省份就此部署工作重點,要求水利投入過百億元。”發改委一官員對記者說。
年年巨投,萬億農田水利投資為何不解渴?
本報采訪獲悉,每逢干旱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備受關注。3個月前,河南遭遇63年一遇的大旱,1500萬畝農田絕收,1426萬人受災,數萬人飲水重度困難。“過去9年,中國農業受旱災侵襲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高達23.6億畝。”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辦公布的數據顯示,遭受旱災的面積不可低估。
“旱災造成的直接損失是糧食減產。”于法穩說。受旱災肆虐的2009年,因旱糧食損失多達348億公斤,占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56%;今年僅遼寧省農業部門預計因災減產糧食就達100億斤。
“抵御旱災的有效辦法是,修建水利設施。”李國祥認為,但水利建設資金被挪用嚴重,各地水利貪腐案觸目驚心。審計署2011年抽查審計發現,在388個水利項目資金中,有2.09億元被挪用。
類似的情況還有,自十八大以后水利系統出現腐敗案件的還涉及河南、廣西、湖北、江西等地。“無法估量的是,全國水利系統的貪腐案,對水利系統的破壞有多大。”李國祥說,可見健全水利投資機制很有必要。信息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