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堅持以科技環保為核心塑造企業品格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4-10-29
被國家能源局和上海市政府推薦為2014年煤電機組環保改造示范項目——上海電力漕涇電廠在百萬容量的2號機組上開展煙氣潔凈排放技改工程,標志著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力)向著環保排放的新高地挺進。此項技改工程主要是在設置有脫硫效率98.2%以上濕法脫硫裝置和除塵效率75%濕式電除塵器的基礎上,通過加裝第三層催化劑和運行綜合優化,并安裝管式GGH,最大限度地降低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同時減少PM2.5、石膏雨、三氧化硫、汞的排放,徹底解決石膏雨問題和白色煙羽現象。改造后,煙氣排放指標水平將遠優于2014年7月份剛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達到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目標。
近年來,上海電力始終致力于“奉獻綠色能源,服務社會公眾”品格的塑造。“十一五”期間,上海地區關停小機組約174萬千瓦,其中上海電力占全部關停總容量的80%,共減排二氧化硫91450噸、氮氧化物24377噸、煙塵9975噸。2011年至今,上海電力以“超前性思維、產業性發展、實用性成果”為科技創新導向,堅持先行先試,在全部所屬電廠進行了針對減少電廠污染物排放的技術改造,取得了多項在全國燃煤電廠率先開展的改造成果。
外高橋發電廠于2005年就實施了上海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燃煤電站NOx排放控制技術的研究及示范。對該廠1號機組進行上海市布袋除塵改造示范工程,改造后煙塵排放濃度穩定在20毫克/立方米以下,并且已推廣至所有機組。該示范工程受到了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的高度認可。
吳涇熱電廠是全國燃煤電廠第一家在300MW燃煤機組上進行PM2.5微顆粒聚合器試驗及應用的發電廠。經改造后, 煙氣中的PM2.5微顆粒濃度下降了30%, PM10濃度進一步下降了20%。這套裝置還具有占地小、投資省、運行成本低等特點,該套裝置的成功運行,為現有燃煤機組進行高效除塵改造的提供商業示范。
在漕涇發電廠1000MW燃煤機組電除塵器前加裝低溫省煤器,經過驗證,煙塵排放濃度從21毫克/立方米降低到15毫克/立方米。該廠也開展了氮氧化物控制,效果良好。
在長興島第二發電廠兩臺12MW燃煤機組上安裝了濕式電除塵器,煙塵排放濃度穩定降低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低于國家標準的20毫克/立方米,同時還大幅降低了pm2.5、三氧化硫和汞排放濃度。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投入商業運行,在我國尚屬首次,標志著我國燃煤發電機組的污染治理水平已躋身先進國家行列。
上海電力在踐行環保科技創新實踐的同時,也積極探索新型燃煤電廠的技術創新。在所屬田集發電廠實施了620℃再熱汽溫的研究和應用,該廠兩臺660MW超超臨界機組是國際上首臺套再熱汽溫采用620℃的Π型鍋爐,煤耗比一期項目大幅降低了21克/千瓦時;在漕涇熱電廠成功開展了燃氣輪機組的專項技術創新;開展了1000MW燃煤機組的二次再熱技術、H級燃機技術和IGCC技術的攻關。
正是依靠企業集約管理的優勢,不斷對以上技術進行提煉綜合、互鑒移植,形成了燃煤發電機組煙氣多污染物協同集成治理技術路線,這一技術路線的推廣價值,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2013年10月,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10家中央媒體組團到上海電力采訪,并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對上海電力環保技術創新、環保設備運行管理和取得的實際業績進行了集中報道,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
正是上海電力這種環境保護的大量投入,體現了企業在“奉獻綠色能源”的品格實踐,使企業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并榮獲2012年度全國綠色經濟先進單位和上海市“十一五”節能減排標兵集體稱號,所屬漕涇電廠、漕涇熱電、外高橋電廠被評為中國美麗電廠。所屬田集電廠一期工程兩臺600MW機組獲得國家魯班獎,漕涇電廠兩臺1000MW機組獲得國家金獎和改革開放三十年經典工程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