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盼清潔電力,中東部胃口越來越大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政府工作報告對節能減排、能源結構調整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對河北來說任務重壓力大,必須要堅定不移地壓減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當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我國中東部、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霧霾持續出現的重要原因。全國70%以上的清潔能源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距離負荷中心超過1000至3000千米,無法在當地全部消納,棄水、棄風、棄光問題突出,大量的電能資源被白白浪費,而中東部地區面臨著網內自身電力供應不足、周邊電力支援不了和遠距離輸送不暢等多重困境,造成中東部“缺電”和西部北部能源基地“窩電”現象并存。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重慶從2004年開始變為能源凈調入區,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預計“十二五”末能源對外依存度將接近50%。據測算,2015年、2020年重慶分別還存在約200萬千瓦、300萬千瓦的電力“硬缺口”。
北京和東部地區出現的大范圍霧霾天氣,給重慶敲響了警鐘。重慶地處盆地邊緣,不利于污染物自然凈化,一直有“霧都”之稱。現在重慶的煤電裝機占比60%,這幾年用電負荷以15%的比例快速增長,若不加快特高壓入渝,提高外來電比例,就只能上火電,屆時恐怕霧都重慶就得變霾都了。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尹正民:為改善東中部地區的環境狀況,國家提出逐步降低東中部地區的煤炭消費總量,嚴格限制新建燃煤電廠。一方面火電還要發展,不但要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同時還要替代低能效、高排放的煤炭利用;另一方面在東中部已沒有煤電建設的空間。
以湖北為例,煤炭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高達63.5%,電力消費僅占13.1%,大量燃煤消費嚴重污染了環境。據統計,全省PM2.5的50%~60%來自燃煤排放,20%左右來自機動車排放。將來如僅靠建設火電來滿足2020年2000萬千瓦的電力缺額,大氣環境治理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山東是工業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我們每年燃煤發電大約能消耗掉全國1/10的煤炭。去年山東全省煤炭產量約為1.5億噸,省外調入量2.1億噸左右,電煤消耗約1.7億噸,80%以上的電煤需要從省外調入。我們平均每年通過“外電入魯”通道購進外電約500億千瓦時,這相當于半座三峽電站的發電量,但建設投入卻不足三峽的5%,環保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
《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對全省節能減排提出了明確目標:力爭到2015年底全省實現煤炭消費總量“不增反降”的歷史性轉折,到2017年底煤炭消費總量力爭比2012年減少2000萬噸,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繼續下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力爭降到60%左右。在這種供需緊張情況下,我們必須借助特高壓電網,讓西部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山東來。
開發大型煤電基地,西部打造能源增長極
全國人大代表、慶陽市市委書記夏紅民:甘肅隴東地區是鄂爾多斯盆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慶陽、平涼2個市,13個縣(區),土地面積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85萬人,境內煤炭、煤層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其中煤炭預測儲量達到1540億噸,已探明儲量約340億噸,且儲量集中,是未受破壞的整裝煤田,適宜建設大中型機械化礦井。
綜合資源賦存和開發支撐保障情況來看,甘肅隴東地區具備建設成為大型煤電生產外送基地的條件。《隴東能源總體規劃》按照“輸煤與輸電并舉”的發展思路,加快推動隴東地區煤炭資源開發,著力打造以煤炭、電力產業為支撐的國家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千萬千瓦級火電基地。針對目前隴東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建議國家盡快將隴東確定為國家大型煤電基地,從政策和資金項目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加快推進隴東大型煤電基地建設步伐。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加快電力產業向煤炭基地集中布局,發展煤電一體化產業,充分發揮煤電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優勢,對于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率、改善環境均有積極作用,并有助于今后大規模、集中減排二氧化碳。
隨著我國發電設備容量的逐年增加,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容量增長快于火電,但火電未來仍將占據主導地位,是我國電力能源的主要來源。建議加快建設煤電基地,優化煤電布局;促進送端與受端 的戰略合作,注重環境保護;加速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寧平:能源基地要按照“以煤為主、形成煤電一體化、多業并舉、資源高效集約開發”為指導思想,高起點、高標準、現代化、重環保為原則,規劃建設大型礦井,統籌煤層氣與煤炭協調發展,按照先抽后采、采煤采氣一體化方案,加大煤層氣資源開發,積極拓展煤炭綜合利用方式。
建議規劃建設一批大型坑口電站,積極規劃建設跨區電力輸送通道;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積極開展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增加煤炭附加值,消化煤炭產能。充分發揮鐵路融資平臺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地方鐵路建設、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盤活鐵路既有閑置資產等多措并舉,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建設煤炭輸送的大通道。
全國人大山西代表團:從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實際來說,我省煤炭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4,發電裝機卻僅占全國的1/20。
目前,外輸煤與外輸電的比例為16:1,嚴重失衡。這種長期較為單一的能源輸送方式、產品初級粗放的狀態亟待改善。加快外送電通道建設,提高清潔能源外送比重,是山西實現輸煤輸電并舉戰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也是構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的綜合能源基地的需要。
隨著電力裝機不斷增加,按照規劃,到 “十二五”末,山西電力裝機要達到0.8~1億千瓦,其中外送電達到0.3~0.5億千瓦。近年來,山西已分別與山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北京、天津等省市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外送電力達5700萬千瓦,目前正與河北洽談送電1000萬千瓦。可以說,省外電力市場已基本落實。
供需雙方呼吁加快輸電大通道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赤峰市市長包滿達:赤峰電力外送問題也十分突出,需盡快打通赤峰-京津唐-華北的電力通道。我們在“十三五”期間規劃了一條赤峰-南京的±800千伏特高壓工程,現在希望能將這一規劃提前實施,以解決赤峰發展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發展改革委主任梁鐵城:在上會前得知,內蒙古特高壓外送通道項目已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討論,并且上報到國務院待批。國家第一期提出在內蒙建設四條特高壓分別是:錫盟-山東、錫盟-江蘇、蒙西-山東、蒙西-天津,這四條特高壓外送能力為3100萬千瓦,配套電力裝機4200萬千瓦,其中包括6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總投資約在2673億人民幣,四條特高壓同時啟動,這一規模可以說是全國最大。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建設特高壓電網,能夠促進西部北部能源資源集約開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增強中東部能源安全和電力供應能力,控制火電規模和燃煤污染排放,在顯著改善中東部地區大氣環境的同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重慶的現狀是長期面臨外購電通道和渠道“雙缺”,迫切需要在推動電源建設的同時,加快特高壓入渝步伐,構建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保障體系,消納四川優質、經濟的清潔能源,遠期消納新疆煤電,實現以電代煤、以電代油。
江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秦紅三:應大力支持特高壓電網建設,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推動能源資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江西應立足長遠,爭取國家盡快核準1000千伏特高壓中縱工程(張北-北京西-石家莊-豫北-駐馬店-武漢-南昌-贛州),并先期開工建設1000千伏武漢-南昌這一段特高壓交流工程,力爭與雅安-武漢的特高壓線路同步建成,盡早實現特高壓入贛,把西南的水電、“三北”的風電等區外清潔電力通過特高壓電網源源不斷送到江西來,徹底緩解江西能源緊缺及碳排放污染問題。
在線交流: 1808868933
1803078983
Copyright © 2010-2018 ceod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