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連續油管作業日臻完善
來源:電力資訊 日期:2015-07-08
7月3日,在古龍南—平16井現場,大慶油田井下壓裂大隊連續油管作業一隊隊長秦學慶告訴記者,高效環保國際范兒的連續油管壓裂已成為大慶油田開發領域的重頭戲。今年,這個大隊累計實施連續油管壓裂施工18口井,成功率高達98%。
據悉,大慶油田第一臺連續油管設備是2010年引進的,經過5年的發展,連續油管壓裂技術的經濟效益與環保特性日益凸顯,在油田壓裂施工中充分得到體現——不僅能夠代替起下壓裂管柱作業,而且降低勞動強度,節省起下作業和作業等待時間。目前,這個隊已經逐漸形成了準確定位壓裂技術、多層同時壓裂技術、漏掉產層壓裂、分層壓裂和水平井分層壓裂等特色技術。
當天在井場,隨著秦學慶講解,記者看到,這套設備形狀特別,其注入頭被吊車吊到20米左右的高空,注入頭往上,一個鵝頸管像“鵝脖子”一樣向一側伸長,連續油管就是順著鵝頸管下入井內的。在鵝頸管延伸的方向,連續油管纏繞在一個大“卷軸”上,那“卷軸”就是油管滾筒,是被連續油管車“背”著的。
“從前,一口井在壓裂施工前,作業人員需要將原井油管起出,下入壓裂油柱,待壓裂施工結束后,等井口壓力降下來,再將壓裂管柱起出,下入原井油管。而應用連續油管設備后,不需要卸扣、上扣,這些工作只需要下‘一根管’就搞定。”
秦學慶告訴記者,5年的探索研究與實踐,他們已經形成了以CT氮氣氣舉、CT壓裂、CT沖砂洗井為主的應用技術體系,連續油管設備現已擴展應用到鉆井、完井、測井、試油等多種作業施工,在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常規,3000米深的井進行壓裂作業,需要起下300多根壓裂管柱,作業隊要干6個小時。而利用了這套設備,起下連續油管只需要2個小時,不僅節省了起下作業時間,也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井口上連接一段防噴管,在起下作業時,可達到安全無污染。另外,這套設備可實現帶壓起下油管作業,能夠節省10多個小時的等待井口釋放壓力的時間。
今年年初以來,為繼續提升連續油管施工保障能力,實現與國際接軌,技術人員繼續在細化連續油管管控制度、強化施工現場環保標準、連續油管自檢自修能力上下苦功夫,增強了施工組織可靠性和科學性,實現由以往“被動式摸索”向“主動式掌控”的轉變,提升連續油管自修水平,確保施工現場環保達標。
當天,這個隊采取國際公司連續油管隊伍標準進行驗收,古龍南—平16施工現場規格化完全達到了國際標準。